第184章
   
   
   
   
	  龙茗:“啊,好……”
  有了业内专家的首肯,龙茗这才放下心来。
  之后,楚孑顺利的讲过了数据的部分,开始讲起来自己的论文。
  因为论文中有很多历史文献,为了方便翻译,楚孑在说完一个关键词之后还会用英语复述一遍。
  英语是标准的美音,听上去非常地道。
  这也不是楚孑想装b,主要是因为很多是专有的词汇翻译,而这次会场请的同声传译多半是社会学专业的,未必有这些词汇的储备,纯粹是为了表达准确罢了。
  会场中的同声传译其实都感激涕零。
  一般的选手能把自己的项目说利落已经很不错了,还有能替他们考虑的参赛选手,真的感动了。
  而对于论文这一部分,龙茗就比较自信了。
  毕竟是他审的稿子,在严格这方面,他有十足的把握。
  他唯一的担心就是身边的几位国外学者对这种设计华国历史的研究不感兴趣,导致忽略了楚孑项目中最亮眼的部分。
  然后,龙茗发现身边的尼尔森也在笔记本上狂记着什么。
  这位尼尔森是在社会学与人类学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据传脾气非常不好,总喜欢在这种会议上当众怼人。
  前些天拿过赫胥黎奖的学者莱顿就在一次全球的社会学会议上被尼尔森当众质问的下不来台。
  龙茗心中又开始紧张起来,若论学术水平,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尼尔森更胜一筹。
  难道是发现了什么自己都没找到的漏洞?
  龙茗又暗搓搓看向尼尔森的笔记本。
  这回是英语,他看懂了。
  写的全是楚孑刚刚讲述的关于华国民族文化,以及普米族宠物丧葬习俗之类的事。
  尼尔森一边写一边兴奋道:“我的上帝,这些都是绝佳的小说题材啊!”
  龙茗:“……”
  他一时忘了,尼尔森除了是一名学者之外,还是一个小说家。
  非常喜欢奇幻瑰丽背景之下的人性光辉。
  龙茗忽然想到,也许关于普米族这个连国内人都不太了解的民族,就要出现在这位国际小说作家的笔下了。
  没想到,在学术比赛上,竟然还能有这种文化交流。
  也许这才是社会学的意义吧——链接不同的社会,彼此学习、相互交融。
  “以上就是我的项目,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如果各位老师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向我提问。”
  楚孑终于讲完了,一共二十分钟,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让龙茗感觉有的意思的是,楚孑没用“感谢各位的出席”或者“感谢各位听完我的报告”这种显得比较弱势的感谢语,更没用本来就不该使用的“聆听”二字,显得他对自己的研究非常自信。
  这显然也让尼尔森这种来自欧美的学者非常欣赏,自发地鼓起了掌。
  全场掌声雷动,显然不论是何种年龄、何种学历的人,都能被这样自信完美的展示吸引。
  楚孑信步走到舞台中央,然后等待着八位评委的提问。
  实不相瞒,他有些紧张。
  今天的评委们本身就都很严厉,尤其是听到过前面何田的提问环节之后,他就更加觉得这些评委一定会关注到一些极其刁钻的问题了。
  台下,艾院长和猫教授也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里。
  在他们看来,楚孑刚刚的表现是完美的,但鬼知道这些老学者会不会有古怪的问题呢。
  龙茗在众目睽睽之下接过了麦克风,问道:“楚同学,要不你先跟我们说说你之前被网友说论文代笔的事吧。”
  尼尔森也笑着补充:“我看你这份项目的水平确实不太像是个大一学生的水平,我也很好奇。”
  问题一出,全场哗然。
  “握草握草,没想到评委直接问了这个问题!”
  “我就说很奇怪吧!楚孑这个项目明显比别人好出一大截,真的是自己做的吗?”
  “前面那么多数据,后面还有一篇cssci论文,这么多事真的是他一个人做的吗……”
  后排的路人都削尖了脑袋往前凑,想听听楚孑的回答。
  尽管他们都如此好奇,但其实楚孑看清了八位评委的表情……
  评委们都是笑着的,感觉这不是一个真心的诘问,反而像是一次小小的八卦。
  于是楚孑也放松下来,笑着回道:“教授们,请问如果你们研究出了这个课题,还发了一篇cssci,会给自己的学生吗?”
  评委们都笑了。
  “我们之前都听过你的传闻,所以其实你上台之前也都想见识一下,”龙茗笑着回答,“不过听你讲完就知道传闻不真了,你对这个项目的了解程度太深了,我觉得不可能是代笔。”
  后面传来一阵惊呼。
  这算什么?这算是行业大佬给楚孑背书了!
  山本也说道:“你对数据的处理是我在最近的学术界都没怎么见到过的,如果说是我做出了这样的处理,才不会轻易把署名给你,除非我疯了!”
  全场传来笑声。
  是啊,哪个教授会把这样的成果让给一位大一的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