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楚孑接过玻璃杯,一闻,便脱口而出:“好香!”
  接着,他轻轻呷了一口,更觉得茶香四溢,而这香气和他之前喝过的茶都有些不同,很爽口,没有太多涩口之感,清香甚足。
  喝完也只觉得是沁人心脾,唇齿留香。
  明教授笑着看向二人,自己也饮了一小口,问:“怎样?”
  这回连屠銮也没什么话讲了,只是点头称道:“好茶、好茶。”
  明教授又问:“楚同学,之前说你不太懂茶,也就是没喝过太多茶吧?也是,你们这些年轻人向来都是爱喝奶茶多过散茶的,不知道你喝完这个感觉如何?”
  楚孑想了想,如实答道:“我之前常常喝绿茶,为了提神,刚刚看这个茶的时候我以为是绿茶,但它喝起了没有绿茶的味道那么强烈,更醇厚,也更立体一些,而且有一种……”
  明教授眼睛明亮:“有什么味道?”
  “我说不上来,”楚孑回味片刻,不确信道,“似乎有种麦子的香气?”
  他也只在之前去刘冰老家乡村的时候闻过麦子的香气,不算熟悉。
  可没想到刚回答完,明教授就大喜:“没错!这就是麦子的香气,而且你说得对,这也不是绿茶!你这孩子,很有茶学的悟性啊,不像是屠銮这老小子,什么也品不出来,只会说‘好茶、好茶’。”
  “拒绝拉踩……”屠教授别过脸。
  楚孑好奇心起来了,问道:“那这是什么茶?”
  明教授卖着关子:“我们国家的六大名茶都是什么?”
  楚孑在记忆库中检索片刻:“绿茶、白茶、红茶、黑茶、乌龙茶,还有……”
  “还有个啥?”
  楚孑终于搜索到了相关信息,慢慢说道:“还有黄茶。”
  “对喽,”明教授满意地点点头,“你知道这六种茶叶的年产量大概都是多少吗?排名如何?”
  楚孑摇头:“这个我真不知道。”
  “最流行的就是你之前爱喝的绿茶,大概年产量有180万吨左右;其次是红茶和黑茶,这两个大概都是40万吨的量级;再靠后一些的就是乌龙茶了,大概有30万吨;然后是白茶,大概是7万吨了;最后一名就是连你这个外行人都快想不起来的茶种,黄茶……”
  “……黄茶的年产量大概只有1万吨左右。比绿茶少了180倍,只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0.4%-0.5%,可谓是最小众的茶之一了,市场甚至没有花茶大。”
  “我刚刚给你泡的这一杯,就是黄茶。”
  楚孑这才明白刚刚自己喝下的是什么。
  这不光是他第一次喝黄茶,甚至是第一次见黄茶。
  要说喝一次就爱上了显得有点假,但确实感觉它很好喝。
  如果可以的话,每天都喝上一杯也不错。
  明教授又提问,“你知道我们国家六大茶的分类是根据什么来定的吗?”
  楚孑对于茶方面的知识了解的也不算多,只能说些皮毛:“是按发酵程度分类的?”
  “嗯,差不多,”明教授点头,“更准确的说是按照制作程序的不同分类的,我先不讲太多,主要讲讲绿茶和黄茶,这也是你刚刚下意识拿来对比的两种茶,它们确实非常相似。”
  “绿茶是六大茶中唯一不发酵的茶种,与之对应的就是红茶和黑茶,那两种茶室完全发酵,同时,绿茶不萎凋、不搅拌也不烘焙,这样产出的茶叶便是绿茶了,比较著名的有黄山毛峰,还有之前我给你屠教授的碧螺春。”
  “黄茶则是在不萎凋、不搅拌叶不烘焙的基础上进行轻微发酵而成的茶叶,这轻微发酵就很讲究,如果发酵多了,就很容易变成乌龙茶,发酵程度轻了就很容易败坏,所以说,黄茶的制作非常困难,这也是它产量低的原因之一。”
  “所以你说它的口味和绿茶不同,就是因为这层轻发酵,颜色呈现杏黄色也是因为这个。”
  楚孑点头:“我明白了。”
  原来茶叶之间也大有学问,真的是长见识了。
  “我们茶学的研究是在农学之下的分支学科,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茶文化的探究;二是茶内化学物质的变化研究;三是茶树栽培方面的研究,我现在手下的研究生主要集中在后两者,”明教授认真道,“今年我打算招收一位进行茶文化研究的学生,当然了,因为和历史系跨度比较大,没法保研,如果殡葬学或者考古学的学生想上我的研究生呢,只能考研了。”
  楚孑越听越觉得不太对劲。
  怎么句句不点名,句句都像是在点他啊!
  “好了,我还有点事,就先撤了,”明教授看看表,“希望我们有缘再见,拜拜。”
  说完,明教授就像是风一样的走了。
  楚孑愣了半天,还是屠銮教授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小楚啊,这个明教授呢虽然看起来不是很靠谱,但人还是凑合的,如果做他的学生应该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屠教授想了想,又道,“不过呢,做他的学生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一来,他虽然是云大的教授,但毕竟是茶学这个冷门小众的学科,这个专业的冷门程度和考古以及殡葬学不是一个量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