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张祯打断他,“库房里有多少神雷?”
  撼地雷、震天雷、轰山雷等等,大家都以神雷统称。
  台息说了个数字。
  张祯:“带上三分之二,这回你也去。”
  台息眼里一下子亮起狼似的光,“好,让我们炸翻江东!”
  虽说人都有一死,可吕奉先死得太早了!
  不该,不值!
  江东贼子当受天罚!
  若天不降罚,那就由他们来代行!
  ——
  高顺厉兵秣马,张祯杀气腾腾。
  寒光闪闪的刀枪剑戟、神臂弓、三弓床弩、襄阳炮、新式冲车,还有墨球似的神雷,陆续运出武库,配备到军中。
  公卿们同仇敌忾,又无由地感觉到一种恐惧。
  头顶仿佛有柄刀,随时会落下来。
  因而两日后,有人上门问张祯,“敢问王上,踏平江东,是讨伐之词,还是确有此意?”
  张祯的回答是一句略作修改的诗,“天街踏尽乱臣骨,辕门遍挂逆贼头!”
  那人倒抽口凉气。
  这样的张祯,令他们感觉到陌生,害怕。
  刚知道吕布遇害时,大家担心的是她受不住打击,就此倒下,可现在似乎因情失智,走向另一个极端。
  说白了,张祯可以屠江东,但身为监国摄政的宸王千岁,她的精神状态让他们很忧愁。
  大汉如一艘航于海上的巨船,掌舵者必须时刻保持冷静。
  否则,就有可能翻船。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她杀完江东若还不解气,屠刀会劈向谁?
  大家当初,可都或多或少得罪过她和吕布。
  万一她忽然算后账,谁都跑不掉。
  一番思量,找到高顺,希望他能劝说张祯,只除首恶,不做过多的牵连。
  他们并不是想要维护江东世族,只是想遏制张祯的杀性,不让她杀出习惯。
  高顺断然拒绝,“不,神悦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听命行事,绝不违逆她分毫!”
  他自己也是一样的意思。
  必须为吕奉先报仇!
  就算杀卷了刀刃,他也只会换另一把刀。
  众人不气馁,说尽了道理。
  高顺不耐烦,缓声道,“诸位可知,神悦汉寿治疫之前,我曾将她软禁,险些铸成大错。若她未能成行,汉寿会如何?又岂有如今的治疫良方?从那时起,我便发誓,此生再不违逆张神悦!”
  众人默了默,一人苦口婆心道,“高将军,这回不一样......”
  高顺不等他说完,“兴许不一样,但张神悦从来没有错过!诸位请回,高某还有军务要忙。”
  见他油盐不进,众人更觉心惊。
  看样子,不仅张祯因情失智、杀性大发,就连向来稳重宽厚的高顺,似乎也失去了理智。
  还有马超,像是一头挣脱束缚,并且发了疯的猛虎,叫嚣着要杀尽江东。
  其余诸将,也无不红着眼圈,誓要报仇雪恨。
  这一切让人恐慌,似乎要失控。
  反过来说,能压制他们的,也只有张祯。
  众人定一定神,转头找上诸葛亮。
  张祯与诸葛亮亲如姐弟,对他的栽培和关爱,大家都看在眼里。
  他若开口规劝,张祯肯定能听几分。
  书房内,诸葛亮听他们道明来意,忽掩面而泣。
  众人慌了,“孔明,节哀!”
  他哭不要紧,惹来张神悦如何是好。
  这可是在大将军府。
  诸葛亮放下衣袖,满面泪痕地道,“此时我哭,不是为大将军,是为张神悦,是为诸君,为汉室,为天下苍生!”
  “我哭张神悦,一心为公,却被诸君以为因情失智!”
  “我哭诸君,大祸临头犹不自知!”
  “我哭汉室危在旦夕,我哭苍生多灾多难!”
  第437章 阿姐初心未改,只想匡扶汉室
  众人面面相觑,一人讷讷道,“孔明何意?”
  大将军亡故,必然引起一些变动。
  但诸葛亮所言,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了。
  诸葛亮不答,沙声道,“我也有一问,谁能继任大将军,执掌大汉军权?”
  那人毫不迟疑,道,“自然是高顺将军!”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看法,“若论战功,高顺将军不及张辽将军。”
  有人反驳,“马超将军最得大将军重视,该由他继任!”
  “马超怎么能行?年纪太小!曹操有战功有谋略,最合适不过!”
  “不,曹操不妥当,不如召公孙瓒回朝?”
  “我举荐关羽!”
  “赵云!”
  “皇甫泰!”
  一群人争执不休,诸葛亮冷眼旁观。
  等他们争得差不多了,才悠悠道,“诸位心中有自己的人选,其余朝臣,想必也如此。还有各地诸侯,看法也不尽相同。为着大将军之位,就能打上几场了。到时乱相频生,诸位又岂能置身事外?”
  “......不至于罢?”
  有人不太信,“宸王指定谁为大将军,谁便是大将军!我等无不遵从!”
  诸葛亮:“是么?敢问李公看好的继任者是谁?”
  李公迟疑了一下,道,“马超,大将军最看重他。”
  诸葛亮:“若是宸王选了高顺呢?”
  李公:“......高顺虽善于守城,却无大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